体育与健康学院疫情防控突击队老师专访
时间:2022-08-29
 鲜艳的党旗在抗疫阵地猎猎飘扬

2022年8月1日以来,三亚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,我院党委号召各个支部和全体党员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。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,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。我院两位年轻的教师党员张庆闯和陈子琛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冲在一线,以高度负责的教育情怀,尽心竭力做好志愿服务工作,用责任和担当守护着广大师生的健康安全。守土有责、守土担责、守土尽责,他们一直在行动。


 

 
   年轻的“资深”志愿者

 

张庆闯老师和陈子琛老师都是90后,在教师群体里是青年教师,在志愿服务的路上,却已经是“资深”志愿者,张庆闯老师大学期间就曾担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,长期组织参与志愿者活动。今年3月底,三亚第一次组织全员核酸,他们便是最早一批的学校核酸信息采集员。

8月5日,学校组织部第一次发起志愿者招募,陈子琛老师看到群消息,第一时间就响应号召,当时他还居住在校外,请示了相关领导,履行手续后火速参与到抗疫工作中。他告诉笔者:“作为一名青年党员,家乡遭受疫情的严重冲击,我不能一点事也不做,我始终没有忘记当初入党时对着党旗宣读过入党誓词。” 8月9日,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加入学校疫情防控突击队,服从一切的工作安排。

 

再累也值得 再难也坚持

每次有志愿服务,他都会早一点睡觉,这一天,不知道怎么回事,整晚失眠,凌晨四点半才睡觉。六点半闹钟照常响起,头痛不已,但是志愿服务不能耽误,他还是按时起床到岗。“屋漏偏逢连夜雨”,他这一天穿的是大白的防护服,比起蓝色防护服,透气性差了很多。在大白的防护服里,空气十分不好,汗不停地往外冒,全身湿透,头特别的晕,加上N95口罩勒得耳朵非常疼,当时整个人很不舒服,心里很浮躁,一分一秒都是煎熬。这时,他想到在市区一线的医护人员,这么炎热的夏季,一做就是一天,在学校只是一上午,忍耐忍耐就扛过去了。

除了当核酸信息采集员、核酸试管收集员以外,他还参加了学生宿舍的整理、防疫物资发放,其它时间还在协助学校办公室整理巡视组材料,不是在做志愿者,就是在做志愿者的路上问起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,他的回复简单而有力,“没困难,选择了就不后悔”。

据初步统计,从四月份开始,陈子琛老师已经参加核酸志愿服务近20次,负责学校全员核酸中的核酸试管收集工作,对单管、混管(红码试管、黄码试管、绿码试管)分类整理,封箱保存,并清点每天核酸试管采集的总数量,单日完成2000多人的核酸试管收集。

 

多线操作、手忙脚乱、忙到飞起

核酸信息采集员、核酸试管收集员、就业工作、学生宿舍管理……辅导员张庆闯在暑假期间仍然身兼数职,穿梭于宿舍和办公室之间。这一天事情都赶在一起,他一份午餐从12:00吃到晚上23:00。六点半起床,准备参加上午的核酸志愿服务,八点钟准时上报在校学生数。核酸检测现场,他扫码录入核对,不停不歇。核酸一结束,马不停蹄地赶去办公室,汇总上报全院留校学生核酸信息、在琼分布表、涉疫人群表等等。正准备插空吃午饭,一名学生突然微信说被诈骗了,他赶紧放下盒饭,与这位学生、学院领导、班主任联系。学生提出来要出学校报警,又是各方联系。因三亚市静态管理,无法出校,还没等告知学生,又出新状况,学生联系了一位律师,再次被骗了咨询费。他苦口婆心劝说学生,安抚学生,期间学生几次不接电话,他心急如焚。还没有处理完学生诈骗的工作,几位参军入伍的毕业生又火急火燎地催他办理“预征对象登记表”。这时,宿舍管理员的电话打进来,已经是下午五点,工作内容是一一核对117名留校学生的实时状态。核对完信息,窗外天已经黑了。他又折返办公室,完成当日就业的工作为了减轻毕业生和就业指导老师的工作负担,他每天下载就业协议,与十几位就业老师一一联系,查看未就业的学生情况,家庭困难学生情况等等,形成当日就业统计表。放心不下学生,他再次与被诈骗的学生取得联系,了解进展。这一次回到宿舍,已是夜深人静,晚上十一点。

这只是辅导员张庆闯八月份中平凡的一天,他所做的远不止这些。据初步统计,仅核酸信息采集员这一项,他就承担了12次,用手机完成了4500余人的核酸扫码工作,最忙的一天,当日扫码564人。入户核酸、核酸试管收集、学生宿舍整理、台风后的校园打扫、物资发放,哪里是最前沿,哪里就能看到他的身影,无惧骄阳似火,无惧狂风急雨。


近期,他成为了一名保障宿舍驻点人员,据了解,驻点的教师屈指可数。在这里,由于信息要求24小时实时更新,他常常需要凌晨工作。入驻当晚,忙到凌晨3点睡觉,5点起床,强撑着完成当天的工作。

为什么挺身而出?他说,“我们是教育工作者,言传身教比理论灌输更有效。”

图文来源|陈淑夏老师

相关附件: